我國核電發展起步晚于世界先進核電國家,核電起步階段就考慮了前二次嚴重事故的經驗與教訓,屬于二代改進型,安全性高于福島。黨中央、國務院明確了我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,決定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,高起點上發展核電技術,引進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,并要求以此為平臺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CAP1400,形成CAP系列化。
當前我國核電產業基本特征是上游受壟斷制約,核心技術缺乏,但裝備制造能力提升。
核電建設包括了燃料供給商、設備供應商、電力輔業集團、發電企業核輸配電企業等幾個環節:一是上游環節,包括核燃料、原材料生產;二是中游環節,包括核反應堆、核電核心設備(不含核反應堆)制造及核電輔助設備制造;三是下游環節,主要包括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。核燃料(主要是指鈾礦)屬于戰略資源,且分布不均,所以核燃料主要由幾個公司壟斷,利潤率高。中游的核電設備制造,由于壟斷程度高,技術壁壘高,在產業鏈條上處于有利的地位,定價能力強,同時,在其他輔助設備領域,由于核電產品屬于高端產品,毛利率也普遍較高。下游的核電企業由于政策傾向和巨大的市場需求,盈利能力也很強。
基于當前我國核電產業的基本特征,對于核電板塊的投資邏輯應是:“技術成熟+政策扶持+資金投入”。可供選擇的標的公司有中國核電、上海電氣、上海機電、臺海核電、海陸重工、盾安環境、江蘇神通、浙富控股、特變電工等。